
2025年第11期 | 總第11期 | 養(yǎng)老服務專題
關注熱點
福建省精準施策破解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照護難題
3月5日,福建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印發(fā)《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锻ㄖ访鞔_補助對象為已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且自愿入住養(yǎng)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經評估為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通知》的顯著亮點是在救助對象、服務標準及管理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了細化,增強了精準施策的可操作性。
熱點微評
我國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政策于2023年開始推進,繼民政部與財政部出臺《關于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之后,2024年12月,兩部門進一步發(fā)布《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將救助對象從中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擴展至80周歲以上高齡低保老人,并細化資金分配與績效考核機制,推動政策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雙提升。地方層面,陜西、云南、貴州、寧夏、江西、黑龍江及內蒙古等省份結合區(qū)域老齡化特點和社會救助基礎,研究制定了關于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實施細則。
相較于國家政策框架,福建省此次文件在救助對象、服務標準及管理機制上實現(xiàn)了顯著細化。一是救助對象界定更精準。細化國家政策“扣除老年人護理補貼、養(yǎng)老服務補貼及殘疾人兩項補貼”的要求,明確“補助額度=機構收費-行政給付”,并詳細列舉了扣除項,包括低保金、高齡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等,避免了執(zhí)行中的模糊性。福建省還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老年父母+殘疾子女”家庭的集中照護延伸,進一步回應了多元群體的照護需求;二是服務流程更規(guī)范。細化國家層面提出“按《老年人能力評估規(guī)范》開展評估”的要求,增設了評估人員資質要求:全日制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5年以上醫(yī)療護理或養(yǎng)老服務從業(yè)經驗,且至少1人具有醫(yī)護背景,評估過程需兩人在場,強化了專業(yè)性和公信力;三是機構管理更嚴格。細化國家政策提出“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的要求,引入績效考核機制,明確績效補貼不得超過補助總額的30%,并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形成“激勵+監(jiān)督”的雙重約束。這些細化舉措不僅提升了政策落地效能,也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
相關鏈接
1.福建?。河“l(fā)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
3月5日,福建省民政廳、省財政廳印發(fā)《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補助對象為已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且自愿入住養(yǎng)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經評估為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和高齡老年人(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2.江西?。河“l(fā)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
4月28日,江西省民政廳、江西省財政廳印發(fā)《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強調中央及省級財政通過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渠道安排資金,對入住養(yǎng)老機構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給予補助,并對收住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的養(yǎng)老機構結合績效考核結果予以適當補貼。市、縣財政部門應根據(jù)實際需求統(tǒng)籌安排配套資金,補足中央及省級財政資金不足部分。
3.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多舉措推進高齡津貼“全州通辦”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推行高齡津貼“全州通辦”,聚焦老年人電腦操作難、政策理解難等痛點,將流程簡化和政策宣傳作為打通高齡津貼“全州通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將原本5項申請材料縮減至2項;對于異地申領的老人,允許通過簽訂承諾書異地提交申請。據(jù)統(tǒng)計,截至4月21日,黔東南州已受理跨區(qū)域高齡津貼申報300余件。
關于社會政策觀察
社會政策觀察是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發(fā)的服務政府和社會的產品,由關注熱點、熱點微評、相關鏈接三個模塊組成,側重關注公益慈善、兒童福利、養(yǎng)老服務、殘疾人保障四個領域,旨在倡導從實踐中求破解熱點難點之道,傳播典范案例,推動實踐與政策創(chuàng)新。
關于養(yǎng)老研究中心
養(yǎng)老研究中心致力于推動老齡政策進步,搭建行業(yè)實踐創(chuàng)新平臺,孵化公益項目及社會企業(yè)。提供戰(zhàn)略咨詢、項目孵化及評估、人才培訓及資源鏈接等專業(yè)服務,打造中國老齡事業(yè)及產業(yè)的知識支撐體系。
聯(lián)系我們
郵箱:er@bnu1.org
電話:+86 10 58801928


聯(lián)系我們:
與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請掃描二維碼或留言
微信號:lijing1467
微博號:中國公益研究院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統(tǒng)籌:高華俊
責編:李靜 張棟
編輯:張兆文哲
文章來源:養(yǎng)老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新街口外大街19號京師大廈1003A(100875)
Add: Rm.1003A Jingshi Building, No.19 Xin Jie Wai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75, China
Tel: +86 10 5880 1928-801 Fax: +86 10 5880 1966
Copyright @ 2010-2011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