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2022年底,我國持證0-15歲殘疾兒童有120.2萬人1,常見為智力殘疾、肢體殘疾和多重殘疾。殘疾兒童康復率較高,但經濟困難仍是阻礙兒童得到康復服務的主要原因。2018年,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指出為符合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的經費保障,然而各省份在中央要求的標準基礎之上均有創(chuàng)新。本期民生觀察兒童福利與保護專題,重點關注各省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建設情況,分別從康復訓練、手術治療和輔助器具三方面進行分析。
一、多省份拓寬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段、五省份率先覆蓋全齡段兒童
(一)覆蓋兒童的年齡范圍各異。中央文件將0-6歲的兒童作為康復救助制度的主要覆蓋人群,有11個省份在此標準上放寬兒童年齡限制,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海南省、天津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將0-18歲全年齡段殘疾兒童納入康復救助保障范圍。覆蓋兒童年齡段呈現東西部差異。整體來看,東部地區(qū)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覆蓋的兒童年齡段比西部地區(qū)更長。

圖1 各省份納入康復救助制度的殘疾兒童年齡上限 (單位:歲)
(中央文件要求納入保障范圍的殘疾兒童年齡段為0-6歲,帶星標的省份將低保邊緣家庭/貧困兒童的年齡段拓寬至0-14歲, 帶“^”的省份將低保邊緣家庭/貧困兒童的年齡段拓寬至0-18歲)
(二)九省份考慮到低保家庭特殊需要、不同程度放寬受益兒童年齡限制。針對低保家庭,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江蘇省、福建省、西藏自治區(qū)和天津市、共九省份在政策中,將殘疾兒童救助年齡范圍予以適當放寬,使救助制度惠及至更多有需要的殘疾兒童。
二、殘疾兒童津貼逐步精細化、補貼標準因殘疾類別而異
對殘疾兒童救助的補貼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康復訓練補貼、手術治療補貼和輔助器具補貼。三種補貼類型下,具體標準因殘疾類型、殘疾等級各異。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在全國率先建立殘疾兒童基本康復免費制度;江蘇省施行殘疾兒童的康復費用全額補助;安徽省同級財政部門與定點康復機構直接結算;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為每兒童提供一次性補貼,其余27個省份按補貼類型和殘疾類別出臺了具體標準,以下將對三種補貼類型分別進行梳理。
(一)康復訓練補貼覆蓋七類殘疾類型兒童
康復訓練補貼包含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肢體(腦癱)、孤獨癥兒童七類。從各省份橫向比較來看,各省份普遍給予智力類和孤獨癥兒童更高的康復補貼標準,其次是肢體類和聽障類,針對視障的補貼標準相對較低。智力類、肢體類和孤獨癥補貼標準最高的是海南省,均為3萬/年/人,視障補貼標準最高的是上海市,為1萬/年/人。
(二)殘疾兒童手術治療補貼事項各省份差異明顯
在手術治療補貼中,山東為全國唯一明確規(guī)定進行全額救助的省份,在其余明確具體補貼數額的省份之中,手術治療的補貼主要集中在聽力類和肢體類殘疾手術,22個省份將肢殘兒童納入保障范圍,23個省份將聽力類需佩戴人工耳蝸的兒童納入保障范圍。
從對肢殘類兒童出臺具體補貼標準的省份來看,各省份差異較大,補貼標準最低1萬元,最高至3萬元。整體來看,西部地區(qū)給予肢殘兒童的手術費用補貼相對較高,但西部地區(qū)各省份之間標準差異也較大,肢體類補貼標準最高的是四川省,為3萬/元/人。東部地區(qū)補貼標準相對集中,在1萬—1.7萬之間。

圖表2 22個省份針對肢殘兒童的手術治療費用補貼標準(單位:元)
(三)輔助器具補貼集中于聽力、肢體和視力類殘疾兒童
對肢體類輔具的補貼主要集中于針對假肢的補貼,以河南省補貼標準最高(一次性補貼5000元);黑龍江省補貼更加精細,針對不同腿部部位進行分類補貼,即大腿假肢3000、小腿假肢1200、膝離斷和髖離斷假肢5000。全國有12個省份進行視力類輔具補貼,補貼范圍在100元至5000元不等,四川省補貼標準為最高。
聽力類輔具補貼分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兩類,有10個省份為聽殘兒童進行助聽器補貼,補貼標準最高的是海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均為一次性補貼1.92萬。對需要佩戴人工耳蝸的兒童出臺具體補貼標準的省份來看,重慶市、山東省和河北省為兒童免費提供人工耳蝸設備,切實解決了殘疾兒童的經濟困難。東部地區(qū)補貼標準相對較高,天津市補貼標準為最高,并綜合考慮到低保家庭的特殊需求,為低保家庭補貼一次性補貼15萬,非低保家庭一次性貼11.2萬。

圖表3 23個省份對需佩戴人工耳蝸的兒童手術治療費(包括設備費用)補貼標準(單位:元)
(因山東省、重慶市、河北省免費提供人工耳蝸設備,價值無法進行統(tǒng)一衡量,因此在圖中排序放在首位,但不標注具體數據。廣東省和河南省未具體說明人工耳蝸器材補助費用,表中僅為手術費用補貼。)
整體來看,各省份針對殘疾兒童的康復救助制度日趨完善,在針對殘疾類別精細化分類補貼的基礎上,還考慮到兒童年齡、低保家庭的特殊需求、康復訓練場所的性質、佩戴輔助器具的次數等因素,不同程度的提高保障范圍,盡可能使殘疾兒童多元的需求得到滿足,以促進人口高質量發(fā)展目標的實現。
1.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全國持證殘疾人人口基礎庫主要數據》,https://www.cdpf.org.cn/zwgk/zccx/ndsj/zhsjtj/2022zh/294e679cc9e345388d8496c2dce046ff.htm ,訪問時間:2024年5月9日


聯系我們:
與中國公益研究院合作交流請掃描二維碼或留言
微信號:lijing1467
微博號:中國公益研究院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統(tǒng)籌:高華俊
責編:李靜 張棟
編輯:張兆文哲
文章來源:民德咨詢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新街口外大街19號京師大廈1003A(100875)
Add: Rm.1003A Jingshi Building, No.19 Xin Jie Wai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875, China
Tel: +86 10 5880 1928-801 Fax: +86 10 5880 1966
Copyright @ 2010-2011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